初读康德

最近开始读《纯粹理性批判》,德文翻过来的文章读起来非常累。目前仅仅读了序言和第一章。感觉他的一些论断和我自己的一些理解有很大不同。

康德首先把知识分成先验的和经验的。然后又把理性思维分成综合的和分析的。在我看来,先验知识相当于数学中的“公理”,经验知识相当于公理所讨论的对象。综合相当于提出新的公理,而分析相当于从现有公理和定理中推导出新的定理。

为什么我把“公理所讨论的对象”归类于经验知识,是因为,所有理论讨论的对象,都是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实在。例如几何中讨论的点、线、面、体,如果没有生活在这个三维世界中,是万难提出来的,又比如自然数,正是“来自于自然”,高等数学的创造来自于对天体动力学研究的需求,等等。数学世界是如此,物理、化学等经验学科就更不必说了。那么先验知识究竟是什么?我认为先验知识是组合经验知识的能力,是从经验中抽取知识的能力。这种能力是天生就存在的。只是在接触到实际的对象之前,这些能力无法发挥作用罢了。

然后,康德希望讨论的是“纯粹理性”,也就是不包含经验知识的理性。当然,他讨论的问题是“纯粹理性”的“批判”,也就是如何验证、如何批判“纯粹理性”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这个问题。

由于仅仅读了第一章,我不知道他会如何展开他的批判。但是就我目前的思考来看,“纯粹理性”很可能是不存在的。我不相信不通过经验就能获得任何先验知识。当然,逻辑本身的结构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,这本身是先验的。但是如果没有经验世界的刺激,这些逻辑构造不可能发挥任何作用,也不可能因此获取到任何知识。就如同我前面做的类比,先验知识是理论,而经验知识是对象。如果没有对象,理论缺乏必要的主语和谓语和宾语,本身就无法表达出来。

为什么连谓语都不能确定,我认为,人类所知的任何谓语,都是从经验中获取来的,不论是奔跑飞行这类具体的动词,还是综合、分析这类抽象的动词,如果没有经验世界,是绝对无法由人脑自发产生出来的,因为既然不存在谓词所作用的对象,则这个行为本身也无法成立。

用个计算机术语来说,“纯粹理性”就好象是“纯虚类”,里面的任何操作,任何对象,都是“模板的”,都是“未定义”的。在不使用经验世界的元素将其“特化”之前,抽象类是绝对不能“实例化”的。

我想,康德想追求的这个“纯粹理性”就是“上帝”。但我怀疑,“上帝”是否真的可以使用人类语言描述出来。如果把人类的纯粹理性称之为上帝的话,可以解释非常多事情,同时可以解释为何上帝真名是无法念出的。因为他必须是不包含任何经验知识的存在。而这种存在在人类世界是无法找到的。

借用老子的话来说,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。当“上帝”这个概念,用“上帝”这个名词表达出来的时候,它就变成是经验的了,于是失去了他的“纯粹性”,从而不是上帝。“吾不知其名,强名之而曰‘道’”。但是这个概念必须有一个名称,因此用“上帝”来代表他。我不知道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否得出我的这个结论,我会抱着这些问题继续读下去,看看作者的意思具体是怎样的,而我的理解是否可以与他的理论相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