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inux 文件目录权限批量处理

在linux上有时遇到这样的需求,希望将一个目录下所有子目录的权限批量设置为新的权限。
这其实很容易,只需chmod -R XXX path即可。
问题是,如果我们只想让其他用户可以访问到这个文件目录,同时需要保持原有的读写权限,该怎么办呢?
使用chmod的权限字母表示法,可以表示该文件当前的权限

The permissions that the User who owns the file currently has for it	u
The permissions that other users in the file's Group have for it	g
Permissions that Other users not in the file's group have for it	o

通过以下符号可以表示将要设置的文件权限

User	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etter
The user who owns it	                u
Other users in the file's Group	        g
Other users not in the file's group	o
All users	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

通过这个就可以知道我们想要的命令


chmod -R a+u path

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用户都按照文件当前用户权限访问。

参考:
[1] chmod man page

dss 编译问题小结

主要遇到两个问题,比较有通用性,记录一下:
1. -lpthread 修改为 -pthread
2. -ldl 修改为 -Wl,--no-as-needed -ldl

在linux编译遇到

undefined reference to pthread_mutexattr_init
undefined reference to dlopen

可能跟这两个问题相关。

EFI/GPT上的Windows – Linux双系统

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鼓捣重装系统了。前些日子旧笔记本坏了,买不起MBP的咱只好入手了一台惠普的win8系统的本本。

近来需要一个linux环境进行线下测试,这台本本就成了实验对象。本以为装个linux还不简单么,装个ubuntu分分钟搞定的事情,没想到居然屡遭挫折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easybcd软件进行硬盘安装了。然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怎么重启机器。win8新的电源管理模式,所谓关机其实只是打瞌睡。网上查到在控制面板-电源管理中可以关闭这个功能。OK,重启。进入引导界面却引导失败,提示找不到文件。这个问题纠结了很久,我以为是自己填写的磁盘号错了,通过存储管理可以看到除了系统可见的C盘D盘E盘外,还有好几个分区,此时我还没了解到这是GPT分区表的特征,从(hd0,0)到(hd0,5)试了个遍,通通无效。

经过这么多纠结我终于决定放弃硬盘安装,转而采取刻录光盘安装,还好新本本光驱还没坏(不得不吐槽下本本光驱的脆弱身板。。)。结果再次挫折。。光驱引导界面进去之后无法进入到liveCD的试用模式,也无法直接安装,于是使用检测光盘那个选项吧,统统黑屏,进去光盘也不转。试用模式的最后会输出两行字,说是无法从cd0的某扇区读取数据。莫非是烧CD烧坏了?于是再烧一张,并且烧写结束的检测光盘步骤也检测正确了,ubuntu的iso检测checksum也检测正确了,应该没问题了吧,用新盘重试,还是一样的问题,甚至提示错误的扇区编号都是一样的,我看着状况应该不是烧写的问题。

只好再度重启去BIOS看看了(其实应当是叫做EFI,这个时候我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)。发现boot option中有一个选项是开启legacy support模式。注解中说这个模式用于引导win7及以前版本,推荐不要开启可能会导致(win8)系统无法引导。我晕,估计问题就出在这了。首先先不管一层层的警告先把这个选项开了,然后我也注意到这说明这台机器的引导方式已经与以往不同了,以往的引导方式已经是legacy了。。

重启之后还有提示,说有延迟的修改,不顾各种警告允许修改生效,再次通过liveCD引导,终于可以进入熟悉的ubuntu试用界面了。不管那么多进入安装。根据ubuntu以往的尿性,应该是对windows超级友好兼容,不用担心引导项问题的(我还是没意识到EFI这个问题的严重性)。结果装好发现就是败在这个疏忽上了,grub没有正确地安装,还是直接进入到windows引导界面了。

不过这时候已经知道病因了,那么在网上求医问药就比较顺当,找到了许多文章,介绍了许多不同的解决办法。我采取的是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办法,通过liveCD进入ubuntu后,挂载sda2,这是gpt的引导分区。其文件夹结构为


<DIR> Boot
<DIR> HP
<DIR> Microsoft
<DIR> Ubuntu

其中Boot文件夹中有Bootx64.efi文件,Microsoft/Boot文件夹下有Bootmgfw.efi文件,Ubuntu文件夹下有grubx64.efi文件。可以看出Ubuntu安装程序已经安装了Ubuntu的引导文件,可是EFI系统没有识别出新的引导项,依旧直接启动了windows的引导文件。由于对EFI也是昨天折腾这个事才刚从网上了解,我还说不出所以然,为什么Ubuntu的安装程序无法正确替换windows引导文件,并且事实上ubuntu自动生成的windows引导项也是错的无法启动windows。应该说是新设备加上新系统吧,兼容工作不可能那么快跟得上。

网上提供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将linux引导信息写到U盘,通过U盘启动linux,这样做就避免修改windows的引导文件,应该说是方便企业级客户吧。这个方案来自linuxsir.org。可是对我来说太麻烦,不想采用。于是还是使用了上面引用的方案,将Ubuntu引导文件强行替换windows的引导文件,并将ubuntu的grub中增加一个项目,指向原来的windows引导文件(备份更名),从而解决问题。不得不佩服下这个方案的作者,这样强行替换引导文件确实是需要足够的知识和勇气的。。。

这里说明一下,我的系统引导文件分区与文章中一样是sda2,但可能不同系统不同,可以分别挂载查看一下目录结构就能确定具体是哪个。

好吧,长篇的唠叨说完,总结一下要点:

  • windows 8 电源管理关闭快速启动策略
  • EFI(BIOS)设置中启用boot options/legacy support(网上说法还需关闭secure boot,我是后来才看到,没有采用)
  • 完成ubuntu安装后用ubuntu的grubx64.efi文件替换windows的bootmgfw.efi文件(注意备份)
  • 在ubuntu的grub配置中增加指向原bootmgfw.efi的条目
  • 当前版本的easybcd暂不支持efi/gpt引导方式(我使用的是2.0.2,文章中称2.2也不支持)

后记

总结完才意识到可能由于我没有关闭secure boot才导致ubuntu引导项安装失败以及easybcd设置启动项失败。由于昨天经历漫长的战役已经重启笔记本30次以上消耗了一整天的时间,暂时没有心情去继续研究了。附上似乎是比较官方的介绍easybcd双启动linux和win8的文章供参考。
how to dual boot windows 8 and linux

最后是参考来源:

emacs + cygwin again

两年前我写了一篇博emacs + cygwin fail,说的是在cygwin中使用emacs的种种不便。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解决。但如今我的需求又有了转变,想在native emacs on windows上使用cygwin作为shell,于是又产生了新的问题。今天看到ownwaterloo在我博客里的留言,想到应该花点时间把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掉,于是有了这篇文章。

在emacs中使用cygwin作为shell,可以使用这个cygwin-shell.el
http://lists.gnu.org/archive/html/help-gnu-emacs/2010-02/msg00668.html

然后在.emacs中如此启用之


(load "D:\\programs\\emacs-24.3\\site-lisp\\cygwin-shell.el")

为了方便可以绑定一个快捷键


(global-set-key (kbd "M-s") 'cygwin-shell)

cygwin_break_emacs

重启emacs试用,发现不工作,原来是bash的路径需要填对:


(let* ((shell-file-name "D:\\cygwin\\bin\\bash")

再进去看,可以用了,但是提示符乱码。根据网上的一些讨论,打开bash.bashrc查看


# Set a default prompt of: user@host and current_directory
PS1='\[\e]0;\w\a\]\n\[\e[32m\]\u@\h \[\e[33m\]\w\[\e[0m\]\n\$ '

由于我用的emacs版本支持分色显示,我删除了前面的\w\a部分,保留了分色显示的\u@\h部分。


# Set a default prompt of: user@host and current_directory
if [[ $TERM = "emacs" ]]; then
    PS1='\[\e[32m\]\u@\h \[\e[33m\]\w\[\e[0m\]\n\$ '
else    
    PS1='\[\e]0;\w\a\]\n\[\e[32m\]\u@\h \[\e[33m\]\w\[\e[0m\]\n\$ '
fi

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登录进去后显示两行错误:

bash: cannot set terminal process group (-1): Inappropriate ioctl for device
bash: no job control in this shell

这是说emacs没有提供TTY给bash,因此bash拒绝提供job control功能,也就是说C-c强关进程、&后台执行、C-z挂起等命令行功能都不能使用,非常不便。其实我一般不太用到这些功能,偶尔用到就用emacs的多窗口开多个窗口来执行不同的命令,很长时间就没有去管他。今天由于跟ownwaterloo邮件提到,就想试试解决一下。根据网上的说法,这是个没有解的BUG。。

不过这个问题是从cygwin 1.7.10之后才出现的,可以找到许多帖子在升级到1.7.10~1.7.11过程中抱怨这个事情

既然如此,就不去费心琢磨怎样能给cygwin一个TTY环境了。只好根据人家提供的两条解决方案想想看怎样去找到旧版本的cygwin。

Workarounds:

* Use Cygwin Emacs (package emacs-w32 uses the windows GUI, there are also X11 and console packages)
* Don’t upgrade Cygwin above, I think Cygwin1.dll, version 1.7.9.

由于cygwin官网并不提供旧版本的cygwin安装,只好去找旧版本的镜像。我尝试了许多关键词,搜了一下午,踏遍无数国外的垃圾下载站,被各种坑骗之后,终于在一个必须注册才能下载的网站找到了可以安装的1.7.9版本,号称最后一个兼容emacs的cygwin版本的下载
http://search.4shared.com/postDownload/lMzinjJj/cygwin_179-1.html
emacs-cygwin

直接将1.7.9的cygwin1.dll拷贝到bin目录是不可行的,我下载并尝试过,bash可以执行,但是一些命令,如ls和svn执行没有输出。奇怪的是其他的程序如grep和git又可以执行,可能只是几个函数的挂接点有变化了吧。因此必须重新安装一遍cygwin。方法是启动旧版本的setup.exe后,选择“Install from Local Directory”,并在后续步骤中的“Local Package Directory”选择下载文件附带的那个路径“Cygwin_Arquivos”(我查了一下这似乎是葡萄牙语的Archive的意思,感谢这位葡语程序员!)
cygwin_arquivos

完成安装后,一种方案是可以将cygwin-shell.el中的bash路径指向新装好的cygwin路径,我没有采用。由于我已经在原有的cygwin 1.7.20版本中安装了不少应用,不想切换目录了,因此我尝试将1.7.9的bin目录覆盖到1.7.20中去。居然成功了![其实失败了…]

这次在emacs中测试,正确启动,一切命令正常!有趣的是,用cygcheck -c cygwin检测,查出来的版本还是1.7.20版本。而且新版的mintty.exe也可以正确的使用。非常开心~这暂时可以算是完美解决了~

假如有其他人恰好有跟我一样的蛋疼需求,想在windows native emacs中启用cygwin,又不堪各种坑查到我的博客,为了方便这样的小众同好,我这里给一个百度网盘的link吧。说实话百度开放网盘内容搜索还算挺有用的(虽然总感觉挺可怕的。。),我曾幻想在google中 site:pan.baidu.com 搜索cygwin 1.7.9就能搜到程序包,可惜失败了。这次我提供公开下载,未来再这样搜索的人就能得到方便了吧!

[cygwin 1.7.9 本地安装包] http://pan.baidu.com/share/link?shareid=661677505&uk=3423312229

后注

  • 事实上直接将1.7.9 bin目录中的内容覆盖到1.7.20中是不行的,部分程序无法执行。还是需要老老实实将脚本中的bash路径指向1.7.9版本。
  • 现在在Google中搜索cygwin 1.7.9 inurl:pan.baidu.com会直接找到这个资源了,只有一个搜索结果,就是我的链接,哈哈

google cygwin 1.7.9

本文引用的图片和部分讨论来自网上,以下是主要参考来源的整理

本文参考

emacs + cygwin fail

真郁闷啊,装了cygwin还没怎么好好玩过。最近因为拆机-重装系统,暂时没装linux,就想着也摸索摸索cygwin,结果上来就给我难题。。
xemacs不太会用,关键是貌似函数名什么的都变掉了,配置文件还要重新写?麻烦啊。
于是emacs有什么问题呢?
居然ctrl-c 是默认绑定到ctrl-g上面去了。。所以怎么退出emacs啊C x C c啊。
查了查资料,原来这个问题04年就有人在问了。真的没有解吗。。

cygwin’s emacs

这里转载一下内容:

>On Tue, Mar 09, 2004 at 10:46:47PM -0500, George Hester wrote:
>>I go into emacs easy enough.  I start cygwin and type emacs and there I
>>am in emacs.  The directions say to exit type C-x C-c where C is the
>>control key.  I am assuming that is the left control key.  So I hold
>>down the left control key and type x.  I get a C-x in the lower bottom
>>of the window.  I then try C-c which is holding down the left control
>>key and hitting the c key.  Nothing.  Justy a ding.  In fact I casnnot
>>exit from emacs at all.  Does anyone have a way of exiting from emacs
>>which works?  Thanks.
>
>Either set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 CYGWIN=tty prior to running any
>cygwin program or run emacs under rxvt.  CTRL-C is not remappable in
>the normal cygwin console due to windows constraints.

2 more options:
1. Run emacs under the X-Windows server.
2. Use "M-x kill-emacs", which is either:
	a. Hit the key ALT-x, then type "kill-emacs", then hit the key ENTER.
	b. Hit the key ESCAPE, then hit the key x, then type "kill-emacs", then hit the key ENTER.

-Richard Campbell.

好吧,所以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。反正emacs一般也就是一直开着他了。就让他tty设定过去也无所谓吧。

<编辑>
后来又发现这个网站,给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~~
Cygwin

Cygwin下的Emacs不能退出的问题
Xemacs就没有这个问题
 
需要在cygwin.bat里面加进:
@echo off
set CYGWIN=binmode tty ntsec   #加进这句话Emacs就能正常退出了
g:
chdir g:\cygwin\bin           #$PATH/Cygwin/bin/
bash --login -

问题解决~~
</编辑>

linux内核学习 – C风格的面向对象

linux内核大量使用面向对象的编码风格。然而linux内核是完全使用C写就。学习他们如何使用C模拟面向对象机制很有意思。这种做法很可能被人贬为扯淡,但是的确使用C模拟面向对象机制,使得程序员对类型构造/析构,拷贝/赋值等操作有了绝对的控制权,可以提高对效率的嗅觉,减少错误,同时也避免了对C++编译器各种不同类/对象实现机制的依赖。

类的多态特征是linux内核经常用到的。例如在驱动代码中常常使用函数指针来定义一组设备操作函数,从而模拟了多态的特点。


struct file_operations scull_fops = {
    .owner = THIS_MODULE,
    .llseek = scull_llseek,
    .read = scull_read,
    .write = scull_write,
    .ioctl = scull_ioctl,
    .open = scull_open,
    .release = scull_release,
};

上面的例子是Linux Device Driver中抄来的示例代码。很好地展示了file operation结构体如何使用这种机制来定义一组文件操作的方式。用这种方式,Linux很好地贯彻了所有的设备都是文件这种概念。不同的设备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函数,但使用相同的接口,这样就把底层设备的差异在文件系统这一层隔离开来了。

Linux内核中也经常用到类的继承关系。这种关系使用C也很容易模拟,就是使用结构体嵌套。例如


struct scull_dev {
     struct scull_qset *data;   
     int quantum;               
     int qset;                  
     unsigned long size;    
     unsigned int access_key;  
     struct semaphore sem;     
     struct cdev cdev;      //内嵌linux内核定义的cdev结构体
};

这个例子同样来自LDD。注意在自定义的cdev字符设备结构体中包含了struct cdev cdev成员。这个成员同样是一个结构体,由内核定义,是字符设备描述符。使用这种方式,可以一定程度模拟C++的继承机制,当然有他的局限,例如他不能如同在C++中一样直接引用cdev的成员,而必须通过scull_dev.cdev来引用。

另一方面,这种方式也无法通过“基类”,即cdev的指针,访问“子类”,即scull_dev的成员。精彩的部分来了,linux通过一组宏,巧妙的实现了这一点。在文件处理的函数中,入参会给入inode指针,从这个指针可获得其cdev成员。如何从这个cdev成员获取包含它的“子类”对象,scull_dev的指针呢?

container_of(ptr, type, member)

使用这个宏,container_of(inode->i_cdev, struct scull_dev, cdev)就可获得包含cdev的scull_dev的地址。这个巧妙的宏是如何实现的呢?

#define container_of(ptr, type, member) ({ \
                const typeof( ((type *)0)->member ) *__mptr = (ptr); 
                (type *)( (char *)__mptr - offsetof(type,member) );})

这个宏首先定义一个指向结构体成员的指针__mptr = (ptr),他的类型是const typeof(...)。这里用到了C语言一个较新的关键字typeof,可以在编译期获得变量的类型。而这个类型是((type*)0)->member,这里type和member分别是宏传入的参数。这一行代码就比较清晰了。得到这个__mptr之后,将他向回移动一个offset,(char*)__mprt - offsetof(...),而这个offset恰好为member相对于type的偏移量,offsetof(type,member),则移动完毕__mptr就指向type类型的起始地址了,只需将其转换为type*类型就可以了,(type*)(...)

好了,这个宏已经看懂,神奇的地方就出在这个offsetof宏了,他是如何计算成员相对于结构体的偏移量呢?这里linux内核hacker们用了一个小小trick。

#define offsetof(s, m)   (size_t)&(((s *)0)->m)

是的,代码非常简单。其思想是,假如结构体处于0地址,获取其成员的地址。这个地址就是成员相对于结构体初始地址的偏移量了。没错0地址是不能运行时访问的,但这句代码只在编译期使用了0地址,因此是合法的。当然其实使用成员指针和结构体指针相减也可做到,但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一次运算,确保了这个宏可以在编译期求出结果。可谓是精益求精。

我说错了。即使使用减法也可以做到编译期求值,因为结构体和成员指针地址都是可以编译期得到的,常量数值计算应该可以做到编译期优化,计算完成。这种做法应该是
&((type*)0)->member - ((type*)0)
这样的代码的一个直觉性的优化,减0的话,何必还要减呢。事实上两句代码的运行时间是一样的,但这样做可以减轻编译时间。
在container_of宏中,也有一句减法计算。这个计算引用了运行时求值的__mptr,所以无法做到编译期求值。

类似这种用法,在linux内核中经常出现。深深佩服大牛们的创造力,并且深深的意识到了即使是C语言也是学无止境的。

php nslookup 安全性检查

昨天做了这个http://pp.hawkwithwind.net/nslookup.php之后,忽然想到,其实完全可以做一个网页版的命令行,远程控制服务器,其实相当于网页版的ssh了。转念一想,不行,因为那样的话安全性没有保障,等于是把自家后院交给人家随意践踏了。

想到这里,忽然意识到,自己写的那个nslookup.php,其实只是简单的把用户提交的字符串前面加一个"nslookup "然后给系统调用,这样其实是非常危险的。例如我尝试在输入框里面输入twitter.com & whoami,结果除了返回twitter的ip信息,也返回了我在服务器上的用户名。这种可怕的缺陷给黑客太多可趁之机了。立刻修改。

我目前的想法是,字符串里包含后台符号 &,分号 ; , 管道符号 | , 重定向符号 > 或者选项符号 – 的时候,就拒绝服务。另外也禁止了字符串内部的空格或者换行符。这样的话,似乎就没有其他的问题了吧?我在这方面不是很熟,估计还会有问题,欢迎黑客及爱好者们赐教~

后来又发现了好多其他可能的符号会导致插入语句。。现在我禁止的符号更多了。。包括大括号{}还有问号冒号等等都被我禁掉了。。

另外,虽然只有几行代码,我把他放到了github上,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~
https://github.com/hawkwithwind/phpNetTools

nslookup – 解决ssh隧道无法访问twitter

我最近发现,即使使用ssh隧道,有时也会无法访问twitter, facebook等知名网站,但查询自己的ip地址已经在美国,并且另外一些被墙的网站如blogger等,却又能访问。想到应该是最近GFW的新动作造成的。网上查了查,在google的实时搜索中发现了很多关于最近GFW升级的传闻,很多人抱怨自己ssh或者VPN开始不好用了。

只要能够连上ssh或者vpn,GFW就无法真正对我们造成威胁。仍然无法访问这些网站,极有可能是dns污染造成的。只要能获取到正确的ip地址,就可以访问到对应的网站。然而,网上搜索到的ip地址,往往比较旧,可能已经失效。想要得到最新最正确的dns对应ip地址,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墙外的主机ping得的ip地址。将其写入自己的hosts文件就好了。

为此,我自己写了一个小小的服务,用美国主机nslookup你想问的域名,给出对应的ip。
pp.hawkwithwind.net/nslookup.php
我还提供了他的api版本,只要使用如下格式的命令,就可得到 json 格式的返回包:
pp.hawkwithwind.net/nslookup.php?server=google.com
返回形式如下
['74.125.224.176', '74.125.224.177', '74.125.224.178', '74.125.224.179', '74.125.224.180']
相信还是蛮有用的。至于原理,非常简单,用php的exec函数执行nslookup命令就可以了。

在linux上使用fbterm和ucimf启用中文命令行

昨天说了希望找到一个好用的linux下的中文命令行, 最好还是用framebuffer的, 今天果然就找到了, 其实就是名气响当当的fbterm. 顾明思意, 他是使用framebuffer的, 完全满足了咱那小小的需求.
装这个东西费了我不少时间. 主要也是因为ubuntu没有提供安装包支持的关系. 好在这个东西名气比较响, 网上的讨论比较多, 很快找到了资源.
首先安装fbterm本身. 这个东西ubuntu有安装支持. 接下来是fbterm_ucimf. 这个东西是给fbterm用的中文输入法. 要先装libucimf再装fbterm_ucimf. 这些ubuntu源上都没有, 幸而google code上有他们的项目, 很容易找到. 可惜装完之后他用不了. 网上查了很久也不知道怎么解决. 想想看只好继续往下安装. 就又安装了Openvanilla-modules, ucimf-Openvanilla. 这两个东西google code上的fbterm_ucimf项目那里也有. 全安装完毕之后再打开fbterm, 敲击Ctrl-Space之后, 按F9, 终于看到输入法了!不过那输入法很扯淡, 用不了. 按照网上说的, 到Openvanilla安装目录下面去找那堆输入法.cin文件, 除了pinyin之外全删掉(我是把后缀改成.bak). 世界清静了.
至于前面为何输入法没弄对, 我一直不清楚. 也许是Openvanilla才是真正对输入法的支持吧. 进fbterm之前要设置正确locale: LANG=zh_CN.UTF-8 使用这个命令之后再 fbterm -i fbterm_ucimf 就能正确启动fbterm啦~
顺便说一下fbterm两个小问题的解决: 如果他进入之后说快捷键无法启用, 那是因为权限问题. 根据google code上wiki的提示, 使用chmod u+s /.../fbterm 就好了. 路径请自己whereis查看. 如果无法启动, 说是fb device权限问题, 那请修改/dev/fb0的权限. 我偷懒了, 直接写的chmod  777 /dev/fb0 以后会采用规整的chown的方式来弄好他.

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庆祝这个重大胜利在linux console下面写的(在实验室写了一半, 后半篇回寝室在win上写的orz|||). 其实这个fbterm还是有点bug,  屏幕显示有时会刷出些混乱的东西.  不过已经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中文命令行了.
借用网上的评价, zhcon和cce都已经停止开发了, 只有fbterm还有人在支持. 从这个角度来说, fbterm已经是最佳选择了. 希望他能越做越好~

ubuntu禁用gdm

通常禁用gdm的方式是修改/etc/inittab文件,将默认起入init 5的设置改成默认起入init 3就好了。
但是这个方式在ubuntu下似乎走不通。因为ubuntu下面根本就没有/etc/inittab文件,并且据网上说ubuntu默认对init [2345]都加上了gdm支持,所以你自己加了一个/etc/inittab文件确实能覆盖ubuntu原始设置但是也没啥用。

网上有介绍,在服务设置中关闭gdm对2345运行级的默认启动设置就行了。但是我自己这台机器它本来就是deactive的,不知为何还能进入x。这点我没有求其所以然。

不过根据网上的另外一些介绍,找到了/etc/init文件夹,下面是一堆各种init脚本。ls | grep gdm,只有一个gdm.conf。他有一句stop on runlevel如何如何,方括号应该是正则的或的关系吧,写成[012346],就只有init 5能进x了,默认进的应该是2,网上有交代,在rc_sysinit.conf里面也能找到。有人说要改成3,其实不是5就行了(当然也不能是0和6)。

起进去我楞了好久。一开始我的grub还是带splash的,它闪啊闪最后不动了,cpu和硬盘都不动了。我就只好重启。后来进safe mode关了splash看他的输出信息,我还以为是他卡死在配置电池什么什么的一个环节出不来了。网上查也查不到怎么回事。只好孜孜不倦地反复重启。其实再怎么重启效果也是一样嘛,但是可能人就不一样了。某次又重启的时候莫名其妙按了ctrl-alt-f1,然后就进命令行了。才知道原来他CPU也不转了硬盘也不叫了其实就是启动完毕了。我傻乎乎反复引导了十多次才搞明白这么回事。

最后说一下进了命令行上不了网怎么办吧,其实很简单。我也是在网上查的,就是sudo dhclient,他就会自动获取IP了。当然如果你的网络是需要手动配ip的那你还是自己ifconfig eth0吧。或者改脚本也行。命令行下怎么用无线网络我还没试过,以后回去试试看。

最后说下,这个Ubuntu Skills的网站相当给力啊。常用工具都指出了。强烈推荐。